8月17日中午,驕陽似火,保阜高速天生橋收費站的車道里,喬女士的電動汽車突然“罷工”——電量徹底耗盡,儀表盤上的紅燈刺得人心里發慌。來自河南的她們本是自駕出游,此刻前不著村后不著店,喬女士姐妹四人急得直搓手。
“您別慌,我們有應急充電設備!”收費員王楠隔著車窗喊了一聲,轉身就通過對講機呼叫支援。很快,班長曹金濤扛著沉甸甸的快充設備跑了過來,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。他蹲在車旁麻利地接線,嘴里還不忘寬慰:“充半小時就能跑幾十公里,足夠到下一個服務區了。”

接線的功夫,曹金濤看了眼時間:“都十二點多了,肯定沒吃飯吧?食堂剛做好飯,去嘗嘗我們師傅的手藝!”一進門,青椒炒肉的香氣直鉆鼻子,熱氣騰騰的饅頭和小米粥已經擺上桌,姐妹四人立刻被吸引,拿起饅頭大口吃起來。

曹金濤還細心地找來了充電寶,幫喬女士把手機充上,又拿出地圖標出最近的快充站位置。“路上注意安全,有事兒再給我們打電話。”他笑著說。
一小時后,車輛緩緩駛離收費站時,喬女士等人從車窗里探出身子,再次豎起了大拇指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收費站的崗亭上,也灑在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上,這份突如其來的溫暖,成了她們旅途中最難忘的風景。而對于天生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來說,這樣的援手早已是日常——他們的崗位或許平凡,卻用一次次真誠的付出,讓每一位路過的旅人感受到,高速路上不僅有速度,更有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