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9日,保阜高速公路東下關養護工區在日常巡查中發現,轄區長城嶺隧道內出現多處小型路面坑槽,雖面積較小但分布零散,易導致車輛顛簸、爆胎等安全隱患。針對隧道內作業空間有限、環境潮濕等特點,養護工區迅速采用冷補料技術開展應急修補,以“即補即通”的高效作業保障道路安全暢通。
發現隱患后,養護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,對坑槽深度、面積進行測量評估。經排查,此次需處理的坑槽共計3處,單處面積均不足1平方米,深度在3-5厘米之間,適合采用冷補料快速修復。相較于傳統熱拌瀝青修補,冷補料無需加熱、不受環境溫度限制,且凝固速度快、抗水損性能強,尤其適用于隧道、橋梁等特殊路段的應急處置。
作業現場,養護人員嚴格規范布設安全警示標志,在隧道入口擺放錐形交通路標、爆閃燈及“前方施工”警示牌,并安排專人疏導交通,確保車輛安全通行。修補過程中,工人先用高壓吹風機徹底清除坑槽內的積水、碎石和塵土,確保基底干凈干燥;隨后將冷補料分層填入坑槽,每層壓實厚度控制在3-5厘米,利用小型夯實機反復壓實,使補料與原路面緊密貼合;最后對修補區域進行平整收邊,確保路面平整無落差。整個過程操作便捷,單處坑槽修復僅需10-15分鐘,實現“邊修補、邊通車”。
經過3小時連續作業,養護團隊完成全部3處坑槽修補,修復后的路面與原結構銜接自然,強度滿足行車要求。此次冷補料作業共消耗材料300余公斤,速凝灰8袋,投入人工4人次,有效避免了因熱料施工帶來的交通擁堵與環境污染問題。
后續東下關養護工區將持續發揮冷補料“快速、靈活、環保”的技術優勢,針對隧道、橋梁等重點區域開展動態巡查,對新出現的路面病害做到“發現一處、修復一處”。同時,計劃引入智能監測設備,實時掌握路面狀況,以科技賦能養護工作,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安全平穩運行。
